現在市場上加工食品真是琳瑯滿目,應有盡有。處理加工食物的方法日新月異,對消費者來說不只是方便,甚至乎有點寵壞他們,而做成過分依賴已失去烹調食物的能力。姑勿論,現在社會飲食潮流趨勢和流行文化,美食總是人們日常重要的一環,當然如何製造美食也是重要之課題,也是千變萬化的學問。
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。其實人也為食亡,只不過是吃了太多添加劑和過分加工食物,導致死亡而以。當初加工食物的出現,可能是為人類帶來方便,更有效率地生產食物,和保存食用時間。但人類總是太方便,便產生隨便心態。加上現在社會不斷進步和生活習慣改變,方便食用的加工食品和科技,便應要而生。機器和科技,本是扶助工具,但已成了主流的方向。
罐頭食品和乾製食品,在早期食品加工是一大發明,本意是應付不時之須。但是我們有了冰箱這玩意,便不太須要罐頭包裝、乾製食品和過度醃漬食物處理方法。冰箱是可以把食物暫時保存新鮮不會腐爛,再供我們烹煮使用。
在一日千里和日新月異進步加速下,人們不知不覺便依賴別人替自己做食品,不須要自己動手做,人人都喊時間不夠用。哈哈!上餐館啦!但上餐廳是有條件和地域限制,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。
那加工食物-全熟方便加熱食品,簡單即食包裝食物,如雨後春筍琳琅滿目任您挑選。有些包裝食物製造方法,能不用低溫度保存,也能保存半年或一年的食用期,太神奇啦!那些還是我們最初認知的美食嗎?是可以論及色香味的標準嗎?大概那些食物,只能欺騙我們身體自然生理饑餓反應吧!是沒有滿足感官上和心理的飽足感。那不是本末倒置嗎!
在這,不須用很專業的角度去討論,食物製造和行銷方法,只是說說普遍的觀念。
把生冷的食材煮熟能吃,只是最原始方法。把肚子吃飽也只是最基本的生理反應。在平等,融和,文明社會裡,應該是互相幫助和各盡本分,把這社會推向進步和文明的張來。但是久而久之,有些人們忘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,產生了一些特權的優越感。哈!哈!我比您好命。當然不同囉!
有人家替您烹煮好食物,等我們來吃。是一種福氣和恩賜。我們最初小朋友時期,媽媽煮的都是美味料理。再說,太太煮的應該也是好吃料理,最基本上是愛心滿分。
所以把基礎的烹煮手藝,從上一代流傳到下一代也是很自然的事。當我們學會了烹煮的手藝,把食物煮給自己關心的人享用,也是幸福的感覺和一種感情的縴絆。但現代的人們說一聲:我很忘啦!就把事情推開。可是不會做卻是另外一回事。
做美食給自己關心的人-是種感情互動,男女間和朋友間也是加分作用,失去互動機會,人們逐漸變得疏離,感情也漸漸淡薄。
記得有一則無聊的社會新聞:「在颱風的一天,有一男女在家覺得要吃東西,但在不利的情況下,相方又不會料理,只好叫外送,但是颱風天沒人外送,只能自己去領取。那男子令女朋友去領取,女子說是男的責任,男的又責怪女不會料理,便互相大吵起來,不知怎樣,女子不小心用刀把男子剌死。」因一些小事而已。 現在的食安也不停的亮紅燈,引起一連串的添加劑啦!食品的進出口條例問題,還把政治加在其中,真如一盅彿跳牆。哈哈!你又來說東道四啦!👽
其實會做料理,是可以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去做,不一定要背上了這工作;不會做,就也不能再做選擇了,只好隨遇而安。我國人都有一些,或多或少這種心理;就是,「用不著就不用學,要用才學」。況且,學會啦!好像是要做的心態,但是事情要去做才會完成,不管誰去做都一樣。〈所以有了不會便可以不做的心態〉。才怪啦!我們要感謝替我們做事的人們,所以不要有特權心態,才不鬧出那麼多的食物問題,把問題合理化去責備別人。去買一顆青葱,去問老闆是不是好的青葱,不用問啦!一定是好的啦!不好,就是自己不好啦!哈哈!👿


0 留言
歡迎留言細說,留言是我們的動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