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如果在這美麗浪漫餐桌上,罷上一盆火鍋會怎樣。★



流行就是-Pop出來的,只要大部份在說,大部份人在做,就是流行了。有歷史根由和發展歷嗎?只要有領頭羊,就有羊群跟進,成虛成市就叫流行。如循序漸進,有根可尋而不斷發展,那就是文化演變。
我們國人現在飲食文化裡,火鍋就是Pop出來了,成為今日寵兒,但是流行也有其道理存在的,才能流行起,是嗎?

不管大街小巷如雨後春筍,火鍋店多的是,在路上隨便走進入;美倫美奐的、平宜合理的、地方特色的,總是合您的要求。我對火鍋是沒有偏見,覺得方便又合衛生,而且價錢合理又可以吃飽。火鍋漸漸地佔了一大片市場呢?


原因可能如下:

  1. 在十多年前新千禧年期間,國內經濟開始緊縮期,所以高消費特色餐廳,門可羅雀自然逐漸消失,取而代之便出現自助餐廳和火鍋形態餐廳了。
  2. 在那期間,經濟也不是那麼快速向下滑。但加上政府鼓勵青年人全數升上大學,所以青年就業人力不足,便加速餐廳的生態改變,剛好火鍋須要的人員和技術層面不高,火鍋便開始生根了。
  3. 潮流就POP出來,只要市場湧現,就會有人跟進,所謂機不可失,加上行鎖宣傳,火鍋便成了新寵兒。
  4. 人們消費多是習慣出來,所謂習慣性消費,生意做久了,就有財團跟進,便出現有實力火鍋集團產生,那更奠定了火鍋江山。因為財團的經營,餐廳裝璜漂亮,地方寬闊,收費不高,更受消費者睞青,佔了餐營的一大片市場,那火鍋的大局已定了。

剛才所說,潮流是POP出來是流行;有歷史發展下去的是文化。
但是,倘若我們在說一,兩千年火鍋歷史,對火鍋的味道有增加嗎?我在網路走走,翻遍對火鍋的描述,,,,。都是在說火鍋的千年歷史,和似是如非的類同形容詞。例如:一品煱啦!彿跳牆啦!或千年的火鍋名堂。再來全是廣告片段介紹。對台灣美食張來發展史有幫助嗎?台灣當然有台灣飲食文化,台菜,小炒,家庭小菜,特色地方小菜。都是要有心人去堅持發展,不但要秉承歷年傳統和不段改良,才會有遠近馳名,流傳海外的美食(famous-dishes)。

我個人的見解,火鍋自然豪放,火鍋是把新鮮食材放在一鍋滾熱水裡燙熟。每人一鍋,只見人們盡是把筷子在鍋內涮,自得其樂。火鍋的分別,就是新鮮食材種類,和那滾燙的高湯內函而以。
所以我不常光顧那方便快捷又健康的火鍋餐廳。因為我要欣賞廚師的技術,故然是簡單的炒飯,也有可以流存下去的技藝。

不知道廚師的技藝在流失,或餐廳不好經營,連簡單的單品餐廳也在式微。
因我也愛吃咖哩美食,偶然會到'品田牧場'吃過簡單又平宜好吃的咖哩套餐,那餐廳地方寬敞,環境舒適幽雅,還可以給青年人,常光顧聚會場所。因為我覺得上餐廳有餐廳文化和禮儀,我們年青人越來越對禮儀淡薄,低頭不語,只看著手機吃飯,所以吃進肚子是怎麼也無所謂,身邊是誰也沒感覺。

那天我和朋友正要去‵品田牧場′吃午餐,我們到了餐廳,我和那女性友人在餐桌坐下來,便簡單點了我們的餐。其實他們套餐簡單精美,我早已記在心中,也不太用看menu。不久,一對年青男女進入,正坐在我們左旁餐桌,那對男女年齡17,18歲上下,男士身形瘦長,樣貎俊俏。女士樣貎可人至美麗等級。男士先走前一步替女士拉開坐椅,還讓女士先坐下,再替女士外衣脫下疊好,才自己坐下。其一連串的動作自然幽雅,男士和女士互動有些親密,但舉措大方,沒有過分的支體接觸,男士替女士點了餐之後便開始正常交談,他們談話的語調不文不火,落落大方。不像那些男士大聲說話,自以為有自信心。我頓時感到汗顏,我同桌的朋友,用嘲笑的眼神看著我,然後細聲地說:「金童玉女哦!」我頓時有點尷尬,把頭馬上轉回來,覺得自己有點失禮,不自覺中盯著別人。我用稱讚的語氣回:「現在很少有這樣懂禮儀的男士了」。
不久那旁桌的小男生,拿出一盒小禮物,送給那小女生,他們的神情和言談互動,簡直是電影的plot。最令我欣賞是他們年紀雖小,還比年長男女更有分寸和有禮儀。明眼人看出,是一對小couple,相方在交往中,,,。那是天經地義的事,君子好求,男歡女愛,早就是自由社會,用正當的途徑,也管不著別人家的事。

朋友跟我午餐用完便結帳準備離開,當我們起來時,我馬上搶先替友人拉開椅子,還替友人穿上外衣,一同離去,我那女性友人,邊走還取笑我說:「學得蠻快的嘛!」
我上餐廳喜歡看社會裡百態,在餐桌上可以看見人們個性和品得。我成心希望我們餐廳找回我們承傳和文化,不要把我們餐桌上禮儀,變成了各自看手機和各自在鍋中燙自的食物,沒有人與人之間,言語溝通技巧和禮儀。
食物文化變簡單,也成了現時潮流,來匆匆去匆匆飲食文化,別誤當成是張來的主流。

在這,我本人對火鍋美食絕無偏見,火鍋也很合適家庭用餐和主食,因為新鮮有營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