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,香港。香港的文化中西交流,環境華洋雜處。現在又加了內陸文化和人物特色加入,真是百花齊放正是百鳥爭鳴的時刻。也可以擠上國際舞臺來上演-『繁花雜亂』。
香港表面是看似亂,但亂中也有著自己運行模式,生活多年來的傳承和特色。可能有句話說著,,,是這樣的,,,,。外行人看熱鬧,內行人看門路。我們外面人看似亂,但住在內裡的人悠然自得,也活出他們的生活方式,自成一派,不是老大哥-達明一派。
從文化說到美食,也有著他們的逆中求進,活出生活新文化。現在香港有出現一些表面亂源。也是內行人看門路,外人看熱鬧-的表徵吧!但並不是表面看似的亂吧!香港人大多過著我行我素,樂在其中帶點自我日子,也有點各家自掃門前雪,這有可能是人文和民族個性特色吧!
在那裡,有少部份的投機者在其中撿些好處,攪些個人知名道也順帶撈點benefits,大叫愛香港地方,不自由無寧死。不要那麼認真好嗎?沒有錢那裡買機票,給你跑也沒辦法。不撈白不撈嘛,哈哈!😆你又說到那裡啦!不是美食嗎?所以輕風作浪,越攪越亂,越亂越好玩,也有少部的路邊過客,撈到就跑,撿到好處就隔岸觀火,怕手叫熱鬧。別管人家在水深火熱中,奮力求存。
我又不是身沾蜜糖,想招來一身蟻,論政治。只是覺得所事物必有因果,港人活到今天,活在華洋雜處,表面是繁華愧麗,內外被夾著不知方向,有點動彈不得的情況,也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吧。可能也是華人的獨有性格,如果取其西方的優點,保留華人的長處,四海之內偕朋友的個性,人材就是錢財,就不會把活路越弄越小,越攪越僵。
好像羅賓漢的電影永遠在電影裡頭,黑社會和灰面的電影都常在人心,耳濡目染我們早應明白。平等博愛,以民族國土自豪才是黃道,堅持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,不容易給別人隨便上下其手,得了平宜還賣乖。給別人撿到好處還說有空再來。但是遲到總比沒到好,早看清誰是生父,誰是後母。不一定電影裡頭,生父不養,掉給養母,養母養大孩子,生父回來領功。在現實生活說不準,可能剛好相反,養母把孩子養大當搖錢樹,生父衣綿榮歸回來找兒子報恩。誰是好鄰居,誰是隔岸觀火,誰是撿好處的。雨後天晴還不算遲。又在說到那裡,不是美食?🙀。
我是說香港的食物也發展到有自己風格,也有著他們的人文味道,香港的食物多類型,和多種口味的特色,也不謀而合,成為物像主人形的風格;精緻認真、細膩執著、中西合璧沒有立場的學習,或西中合併沒有宗指的改良,改良那有分甚麼宗旨的,你其怪啦!做生意嘛!總括來說也創出自己的風格了,美味十分。
他們的飲食文化,東抄西學把美食帶到全世界有華人在的地方。說回來是有點無心插柳,柳成陰。他們初衷只是找一個安生立命的地方生存,努力地生活,久而久之便落地生根,把華人的飲食文化帶到各地。是有跡可循的,香港人的轉居海外和移民甚少回流自己的香港,如倒出去的水,所以自然落地生根,把食發揚光大。
甚麼是香港菜呀!粵菜嗎!中國地方菜嗎!應該不是西方菜吧!也不是歐洲菜啦!在東南亞各地,隨隨便便都可以喊出香港美食的名字,但會對非洲cuisine衝口而出嗎!諷刺的事,香港只是一個很小的地方。所以我說生父也好,養母也好都要學習相處之道,不是不親就離之決絕。哦!又說到那裡啦!
其實香港的美食只有在地久才會認同更深了解,是嗎!說回來不是誇是別人誇嗎!這又令我想起香港一種飲品--■絲襪奶茶。有點莫明其妙,香港那有這個奶茶,跟絲襪有關的奶茶真耐人尋味。其實是外面的人,外行人看熱鬧,看見甚麼便說些甚麼,其實港式奶茶跟絲襪一點關系都無。
■香港小炒甚為有名,如干炒牛河,炒貴刁(貂),星洲炒米,還有鹹魚肉粒炒飯、港式燒臘等,,,。香港沒怎麼大官貴人,所以大菜高貴的菜色反而沒有流存海外。如上海菜啦!京菜啦!正統粵菜啦!浙江菜啦!也可說是借別人的光環套在自己的頭上而已,說到最後又是鬧出雙胞胎,各說各的論述。西方菜更摸不著邊,黃皮膚那有生個白晢碧眼的孩子。
山不在高有仙則靈,不用赫赫有名的大菜,好吃令人津津有味的才是cuisine,甚麼人都可以做甚麼好菜色,global village嘛!簡簡單單的路邊小吃-咖喱豬皮魚蛋(魚丸子)也是話題。但正如我剛才說,最怕沒有立場和不知方向,本來是自已的強項,變了明日黃花,還喊著退流行改變。昔日路上可見的牛雜滷味(滷水牛五臟),食客站在旁邊吃起來也津津有味,不必要漂亮的餐廳,可愛的服務生,食客也談得津津樂道。
正如日本的路邊攤販-章魚小丸子,黑輪也是流行至今,遊客趨之若騖。美國的大熱狗,也是熱鬧場面不能缺少的。
但還好,美食始終是美味的食物,不好吃不管再流行也不會長久,希望我們年青的一代找到自己的方向,不要給韓國來一個泡麵炒麵,麵包加炒麵,打亂方向忘了自己的強項,給人家擺佈,當自己有條件時處處是樂土,希望美食處處開花。
P.S奇怪香港美食也不少,但他們的身材也不會肥壯,哈哈!嘴已很毒,,,。日後打探清楚再加以詳談,希望海峽兩岸,華人和美食開花結果。
0 留言
歡迎留言細說,留言是我們的動力!